《中國安全生產》點贊我司主要負責人
新藍天主要負責人馮瓊華
本次專題報道,既是對新藍天安全工作的重要肯定,也是對新藍天未來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一種激勵,激勵每一位藍天人始終堅持發揮主人翁精神,做好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全文如下:
算好安全賬,做個明白人
2022年6月的“安全活動月”活動上,新藍天董事長兼總經理馮瓊華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崗位的第一責任人,我們要由 ‘被動迎檢’向‘主動作為’轉變, 真正建立起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真正落實安全生產在一線,基層班組是關鍵。我們要時刻處于‘緊’狀態。發展慢一點只是荒了田地,沒有了安全就是丟了陣地,安全工作要一絲不茍、萬無一失。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所以, 我們一定要算好安全賬,做個明白人。”
抓全員安全教育培訓
夯實安全根基
“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務必時時刻刻繃緊法律和安全的弦;務必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保持憂患意識。”馮瓊華在大小會議上強調。
強化法制意識培訓,筑牢安全防線。針對現行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及各級行政主管部門下發的安全生產政策文件,馮瓊華積極組織新藍天干部、職工進行學習,并要求提交學習及工作報告。在各類會議上反復強調安全是前提、沒有安全就沒有了一切,要珍惜現在的十分難得的局面,務必知法守法、務必依法依規。對廠區內危險化學品務必做到來源可循、去向可溯、狀態可控。要把思想擺在前面,樹牢安全發展理念。
強化警示教育培訓,筑牢思想防線。2021年至今,馮瓊華組織召開新藍天全員安全法治警示教育培訓10余次,切實強化 ”萬無一失”的責任意識和“一失萬無”的憂患意識。培訓會上,馮瓊華指出,各級人員要責任上肩、任務落地、獎罰分明,一級一級把責任落實到人、一層一層把壓力傳導到位。要從事故中不斷反思,警鐘長鳴,關口前移,壓實安全工作。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覺,增強安全意識,確保各項工作平安平穩推進。要求全體職工永遠牢記事故慘痛教訓,關口前移,壓緊壓實安全責任,時刻保持警醒、警覺、警戒的狀態。
強化職工素質教育培訓,提升履職盡責能力。馮瓊華要求對現有職工分年齡、分層次地制定學歷提升計劃,于2021年開始進行學歷提升學習,共開展學歷提升369人, 中專179人,大專167人,本科23人。同時,新藍天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及工藝操作規程培訓,安全教育體現“六性”,即全員性、全面性、針對性、成效性、發展性、經常性。重點從各崗位四知卡(知崗位風險、知崗位責任、知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知崗位應急處置)等內容對職工進行培訓。
抓建章立制,促進安全規范管理
2022年,在新藍天安全生產動員大會上,馮瓊華說: “我們確立了2022年的公司組織架構,從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到職工,結構清晰,職責明確,安全生產管理,我們走群眾路線,一切以人為本,安全生產為了人,安全生產依靠人。”
優化安全組織架構。馮瓊華根據“化工企業從業人員崗位要求”對公司管理人員進行了調整與重新聘任,主要負責人、分管生產負責人、分管技術負責人、分管安全負責人、分管設備負責人均有相關專業學歷背景和從業經驗。重新調整了新藍天組織架構及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架構,補充了專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置了16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其中7人為化工安全類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數量和從業資質均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本著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員、全崗位、全過程、全天候和“三必須”的原則,馮瓊華要求建立健全全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壓實安全責任,做到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安全員。責任制明確各崗位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職工安全生產目標完成情況與其安全績效考核掛鉤。優化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抓設施設備建設,提升本質安全度
在安全生產法治警示教育活動上,馮瓊華強調:“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對于歷史遺留的問題要進一步梳理排查,列出問題清單,認真分析研判,找準問題癥結,逐項整改清零”。
自動化改造。2020年8月至今,新藍天完成了乙炔生產裝置的改建、D-90生產裝置的自動化改造、液氨儲罐區SIS的安裝運行、D-30生產裝置SIS系統安裝運行,各生產線均實現自動化控制。后續將逐步完成全廠的自動化水平升級,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控制,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性。
智能中央控制室改建。為實現安全可持續發展,馮瓊華決定在生活輔助區新建全廠性的智能中控制室,中控室智能化平臺包含全廠DCS、SIS自動化系統、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系統、全廠視頻監控系統、消防及安全自動化控制系統、能耗監測系統等設施。中控室的搬遷建設,實現了人員密集區域遠離生產區,提升了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安全設計診斷復核。從2020年10月開始,馮瓊華安排人員針對廠區在役生產裝置進行安全設計診斷復核,由設計院從總圖、工藝、電氣、給排水、自控等方面進行全面診斷,新藍天按照設計出具的整改方案逐一整改落實,確保工藝及設施的完好性、安全性、實用性。
抓雙重預防機制建設
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馮瓊華在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啟動會上要求:“全員共同參與,凝聚集體智慧;全崗位覆蓋,力爭無死角管控; 全過程監管,抓早抓小抓苗頭。”
風險辨識及風險分級管控。馮瓊華組織各專業人員及生產一線職工對生產區所有生產存儲裝置進行了風險分析及反復論證,完成了廠區風險點的劃分(145個風險單元),其中,固有風險中重大風險9條,較大風險50條, 一般風險70條,低風險16條。并根據風險劃分結果,新增相應安全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通過安全措施的實施管控,目前,為一般風險15條,低風險120條,稍有風險10條。
隱患清單編制。根據《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結合《硅烷類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表》,馮瓊華組織制定了各生產線、各裝置區域的隱患排查清單,清單明確了隱患排查內容、排查頻次及排查責任人。各層級職工根據隱患排查清單內容進行定期巡檢、排查,實現隱患治理常態化,做到安全心中有數。
抓五項措施,強化安全生產管理
針對安全生產重點工作,馮瓊華提出:“我們要以12345安全生產管理辦法作為公司安全管理手冊,運用好5項安全管理措施,進一步壓實安全責任,提升全員安全生產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發展水平”。
一是非常規作業清單管理法。從2021年4月開始,馮瓊華推行非常規作業清單管理辦法,現形成非常規作業清單120余條,通過對非常規作業進行許可管理,大大減少了作業過程中的風險。二是隱患整改溯源。2021年實施隱患溯源整改后,每月隱患數從此前700項降到300項左右, 還完成了12條生產線工藝儀表系統,所有生產車間、倉庫、儲罐區的防爆電氣系統,消防安全及可燃有毒報警器等5類問題的系統性整改。三是崗前風險預知(KYT)活動。在交接班管理制度及交接流程中,明確規定了交接“五交清”內容,把崗位風險告知形成固定的行為習慣,讓職工作業知風險、知操作、知應急處置。四是特殊作業全程錄像備查。自從2021年3月開始,馮瓊華要求對新藍天所有特殊作業全程錄像,通過對作業全過程錄像,規范了個人行為,減少了違章作業。五是設備健康檔案管理。對推行設備健康管理,各臺設備分門別類建立設備健康檔案,檔案詳實記錄設備使用周期內各個階段的使用狀況及維護、保養、檢修信息,做到設備安全狀況了如指掌。
馮瓊華認為,對危險化學品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任何時候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把自己擺進去;要心中有“譜”、胸中有“數”,要做明白人;務必做到重大風險隱患排查見底,防范治理措施落實到位,推動新藍天的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持續向好。